留写作100代写网-专业代写网站
演讲
总结
比赛演讲 竞聘就职 爱岗敬业 公推公选
单位总结 个人总结 工作计划 工作汇报
公文
论文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汇报材料
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 论文发表

竞聘
软文
竞聘演讲 竞聘报告 竞聘PPT
网站软文 软文写作 招商软文
写作100代写网咨询热线:18810158858
代写: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分析   演讲稿   工作总结  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述职报告    翻译:笔译   口译   翻译范围   网站翻译
其它:代写服务成功案例写作专题
行政论文

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需要重视

发布时间:2011-04-11 16:08 作者:写作100代写网 点击:

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需要重视

  农民工子女生存发展环境相对恶劣,漂泊在城市边缘,自卑、孤独、仇恨、迷惘根植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心里,如果不对其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他们就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对抗情绪,既有碍于他们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养成教育与健康人格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1.1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通过对某某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表明,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_2培养儿童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1.2培养健康人格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
  早在1902年,蔡元培在《师范学会章程》中就已提出,教育的宗旨在于“使被教者传布普通之知识,陶铸文明之人格”。1915年,他在提交给巴拿马万国教育会议的论文《一九零零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又明确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在1918年某某大学的开学演说词中,蔡元培又重申,“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由此可见,培养健康人格,是蔡元培持之以恒的教育主张,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
  2农民工子女的基本心理特征
  人格是心理特征的统一,农民工子女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与一般孩子不同,从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人格特征。
  2.1积极特征
  2.1.1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农民工子女来到城市后,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种全新的景象和生活,城市的繁华、热闹、高楼大厦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都令他们感到新鲜和惊奇。特别是他们入学后,与农村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质量相比较,城市的学校拥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普通话流利的教师,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等等,很多都是他们从没见过的新奇事物。随父母来到城市之后,他们的内心充满新奇感,渴望学习一切,了解一切。
  2.1.2个性独立
  农民工子女从小生活在农村,父母忙于生计,对他们管教甚少,很小便帮助家里烧饭洗衣做家务,艰苦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强独立的品质。据调查,来到城市后较多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有独立分析、独立决定的习惯,较少依赖别人,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2.1.3诚实勇敢,吃苦耐劳
  农民工子女父母大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天性善良、朴实、真诚,潜移默化在子女身上,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诚实勇敢,敢做敢当的性格,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耐挫能力。与同龄的本地孩子相比,他们少了许多娇气,在生活上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热爱劳动。
  2.2消极特征
  2.1.1敏感、自卑
  对于大多数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来说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是父辈在城里地位低下,往往遭人歧视;二是由于从小就缺少系统正规的学前、学校教育,农民工子女在学习方面大多数不如城里孩子;三是生活条件的差异,在穿着打扮、平时吃喝、学习用具及其他条件等方面均不如城里的孩子。这些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投下阴影,使他们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2.1.2逆反、抵触
  着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多拉德提出挫折一侵犯理论,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J。当人们遭受到剥夺和歧视的时候,最直接产生的心理反应便是逆反心理。农民工在城市中辛勤的劳作换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社会地位,长期的压抑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和不满心理。对他们的子女而言,深刻体会到父母在城市中的艰辛生活和与城市人之间的巨大差别,也很容易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在学校经常调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违反校纪、校规等,成为问题少年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2.1.3学习上畏难、焦虑
  农民工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少,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知识改变命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主观上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为自己争气,对孩子期望过高;客观上他们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简单,和孩子缺乏心理沟通。再加上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因成绩差、家境差受到歧视和责难,备感压抑,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消沉、羞愧、焦虑等情况。
  3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3.1农民工要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强化家庭教育观念及其重要性,让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
  3.1.1农民工应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两个字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它代表了一种责任和义务。无法选择出身的农民工子女,在未成年阶段,其心理成长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父母。随父母到城市的“漂泊子女”,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发生不顺心的事情。而且城市生活复杂多变,使得孩子们面临的迷惑和疑问增多。所以农民工首先应该学会做父母,在工作之余应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行为品德等,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了解他们每天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及时将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1.2农民工要提升自身涵养,在子女心中树立为人父母的形象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又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学习。农民工本来就属于低知识群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其基本素养对教育孩子来说本来就不太够,所以更应该广泛涉猎知识,提升自身涵养,以便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自己为人父母的形象,以自己的言行作表率,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3.2学校要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爱
  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对儿童的评价以及儿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影响。作为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2.1构建平等、民主、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教学氛围,奠定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安全基础
  教师要加强和农民工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帮助每一个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并发动全班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师生共同的爱能逐步消除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时的焦虑情绪和自卑感,以开朗、合群、乐学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集体生活中来,获得最大的心理安全度。
  3.2.2引导城乡学生的优势互补,促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的融合,为农民工子女寻找心理上的支撑点
  学校要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为中心,充分发掘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技能以及心理意志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促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的融合,为农民工子女寻找心理上的支撑点。农民工子女纯朴、节俭、勤劳,教师应鼓励他们认识并发扬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城市学生在交际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应引导农民工子女向这些学生学习。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城乡学生和睦相处,取长补短,有利于双方的健康成长。
  3.2.3要把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生存、抗挫、适应、自我心理调节和行为矫正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行为矫正,让农民工子女摒弃不良行为习惯,还要以德育为先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尊重、理解和关爱农民工子女,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的性格,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3.3社会要给予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关注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长问题需要社会的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3.3.1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倡导对农民工的理解、尊重和关心
  大众传媒应该倡导对农民工群体的理解和尊重,消除整体上的歧视和偏见。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和进步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和社会在享有农民工群体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更应该给予他们认可和鼓励,所以,应减少报道其负面新闻,增加对他们正面积极形象的宣传。同时也应注意对这一群体的关心。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薄弱的,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中,应起到桥梁作用,让全社会关心农民工群体,这将直接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成长环境,也间接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3.3.2努力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心理教育网络
  社区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共青团、妇联、文明办、街道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心理教育网络。充分开发社区的组织功能,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开发社区的监督功能,防止农民工子女辍学;开发社区的实时监控功能,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开发社区帮教功能,扶助特困农民工子女;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农民工子女很快融人城市生活,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

上一篇:探析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问题
下一篇:教师合理调配政策分析
关键字Tags:重视,需要,成长,子女,农民工,

相关新闻
  交易保障 业务指南 品质信誉 支付方式 了解我们
  保证原创
满意为止
免费修改
无条件退款
售前咨询
提交资料
售后保证
专家团写作
专家原创
隐私保护
放心质量
一对一写作
支付宝支付
ATM支付
银行柜台支付
网上银行支付
写作品牌
客服中心
诚信保障
写作团队
Copyright © 2000-2012 xiezuo100.com 写作100代写网 热线:18810158858 邮箱:270459459@qq.com
在线QQ:给写作100代写网信息270459459(王老师) 电话:18810158858
ICP备案号:鲁ICP备19052232号-7 我要啦免费统计